高中生遇難題call out作者引熱議 徐國能到武陵高中「現場解題」
高中生遇難題call out作者引熱議 徐國能到武陵高中「現場解題」
武陵高中邀請作家徐國能(右)與學生進行一場深刻的文學對話,而當時在課堂上「call out」的高2生林天宇(左),也與電話線那頭的作者相見歡。(校方提供)
2025/06/05 21:56
〔記者鄭淑婷/桃園報導〕今年3月間,桃園市立武陵高中學生寫學習單時,被1道散文題所困惑,直接call out給作者、台師大國文系教授徐國能,沒想到真的接通還親切講解,同學將影片PO網後引發熱議,校方今(5)邀請徐國能與學生進行一場深刻的文學對話,過程中掌聲不斷,而當時在課堂上「call out」的高2生林天宇,也與電話線那頭的作者相見歡。
校方表示,徐國能因武陵高中學生在課堂上的熱情call out,意外登上媒體版面,消息一出,隨即湧入大量電話與電子郵件要求「現場解題」,也開啟了這場深刻的文學對話,講座現場,徐國能以2小時的時間,娓娓道來他的人生歷程、閱讀經驗與對文學的深情體悟。
徐國能提到,曾在PTT上回應1首捷運詩〈但願〉,從這段經歷談起,分享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,觀察人世興衰與時代變遷,並將這些畫面化為文字,沉澱為思索。
他認為,文學的力量在於陪伴,並引用顧城的詩〈小巷〉「沒有門,沒有窗......拿把舊鑰匙,敲著厚厚的牆」,形容人在苦悶與無解中,如何透過文學尋找出口,文學也許無法改變現實,但能在你生命的某段時光,靜靜陪你同行。
談到許多人對文學的印象,往往是「數學不好,才讀文組」、「文學很高深」、「文人氣質特別」、「要懂修辭才行」,甚至是「理性關心社會議題,感性追尋夢幻世界」,對此,徐國能以幽默又深刻的方式,點出社會對文學的既定印象,也引導學生重新思考文學真正觸及的是什麼。
徐國能在演講中援引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《八月雪》中,弘忍與慧能的一段對話「門裡有什麼」、「和尚和我」、「我為何物」、「心中之念」,提醒學生,文學從來不只是詞藻的堆疊,而是對我是誰、我要往哪裡去,這類根本問題的探問,正是這些思索,讓文學在時代更迭中,依然動人、依然有價值。
武陵高中邀請作家徐國能與學生進行一場深刻的文學對話。(校方提供)
武陵高中邀請作家徐國能(右)與學生進行一場深刻的文學對話,左為校長林煥周。(校方提供)
武陵高中邀請作家徐國能與學生進行一場深刻的文學對話。(校方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