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:如何與不同類別的身心障礙者相處呢?
視覺障礙的同學
定義:視覺障礙包括全盲和弱視兩種。全盲是指完全喪失視覺的人,必須用點字來代替文字做為學習的工具,且行動受到較大的限制;而弱視是指尚存部份視力,但其視力有其相當限制,可藉助放大文字來學習,且行動力會因不同視障程度而有不同差異。
你可以這麼做:
❤多體貼他的生活細節,例如:做他的眼睛注意路況、看影片時主動講解給他聽、寫字放大一些、協助過馬路、吃飯時告訴他菜色等。
❤看到弱視朋友時,請主動打招呼,並說出自己的名字,因為他無法在距離外或昏暗燈光下看清來者的面貌。
❤團體中,發言者應先報出自己的名字,重要的資料應放大字體供視障者使用。
❤一般人常用的方向指示詞,如:「這邊、那邊」,視障者不易領會,應改用具體的方向指示詞,如:「前方、右方」,以利視障者辨識。
❤一般人以點頭、搖頭、舉手、手勢等肢體語言做表達,視障者看不到,應輔以口語指示或接觸性的溝通方式。
聽覺障礙的同學
定義:聽覺障礙因先天、遺傳、疾病或意外,而使聽力受損。依受損程度可分為輕度、中度、重度及全聾四級,在語言學習上較有困難。一般而言常須藉由讀唇語或佩帶助聽器來溝通,有些也須利用筆談及手語來協助溝通。
你可以這麼做:
❤說話的速度不要太快,也無須刻意放得太慢,不確定他是否聽得懂時,請他再覆述一次。
❤下課時班上的音量別太大聲,因為助聽器會放大所有聲量造成他耳朵的不適。
❤說話時和他面對面,眼神直視對方,慢慢說,對方或許可由你的臉部表情和唇形變化,而知道你在說什麼。
❤運用語言要具有彈性,如果他不了解某一個語詞,可換用其他的說法,或用紙、筆謝給他們看。
❤他們習慣以視覺接受訊息或觀察,對其周圍事件的發生及判斷時有誤差,若你能主動將來龍去脈詳盡解說,則有助他了解真相。
❤在一些場合,他們可能習慣保持沉默,這並不代表他不想參與同學間的聚會或活動,可依情況採取主動邀請其參加。
❤他們常聽不見自己的語言,有時他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,但可能還是說得不夠清楚,所以須以最大的耐心聽他們發言並多鼓勵。
泛自閉症的同學
定義: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,使得在社會互動與人際溝通上有障礙,會有反覆、固定僵化的行為、興趣或活動。較難以發展同儕關係及依社會情境而調整行為,且會有強迫式的執著於個人特殊的常規儀式或興趣。然而一些高功能自閉症者(如舊稱的亞斯伯格症)智商與語言發展正常,但在社交人際上有些微的困難需要協助。
亞斯格伯格症悄悄話
亞斯伯格症候群主要問題都是在社會互動和刻板行為、興趣和活動方面。眼中的世界和一般人不一樣。在他們看來,人們真是奇怪而且難以理解:為什麼人們要言不由衷?為什麼我們不坦誠表達內心的想法?為什麼人們能夠忍受混雜在一起的光線、聲音、味道、碰觸等各種刺激,而不放聲尖叫?為什麼有那麼多複雜的情緒和關係?為什麼人們要傳達出那麼多社會性的訊息?因太不同於大多數人主流的看法、想法和感覺,常會面臨衝突。患者可能不想改變,也改變不了。為了適應這個社會、建立正面的社會關係、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、不與人起衝突、建設性地把特殊興趣發展成專業能力,是需要幫助的。
你可以這麼做:
❤班級課程分組時,可以主動去揪他們同一組。他們可能會比你想像的還更有學識喔!
❤有時可能不太能理解人際關係的潛規則而講錯話,請先別對他生氣,因為他是真的對於人的情緒與表情比較遲鈍的一群人。
❤有時他們可能表現比較被動不愛理會人的特性,所以在相處上會感覺較困難,不過可用他喜歡的事物去和他建立關係,以吸引他與人交往或學習新事物。
❤一般人總以為他們無感情、沒反應,但相處時日,你會發現他們天真、單純、敏感,也與人相交。真誠的待他,將贏得他的注意及信賴。
學習障礙的同學
定義:學習障礙是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注意、記憶、理解、知覺、知覺動作、推理等能力有問題,致在聽、說、讀、寫或算等學習上有顯著困難者。學習障礙者雖然智力正常,但可能會出現學習成就和潛在能力之間有很大的差距,或是個體本身不同能力之間差異很大(亦即一項或數項能力特別低落,但是其他能力又表現良好)。
你可以這麼做:
❤協助學生克服其困難或提供變通方式,收拾書包或抄寫黑板或聯絡簿常令學習障礙學生感到無比的困難,教師可以給予較充裕的時間,或提供變通的替代方式讓學生達到相同功能,或是請家長或同學幫忙,以免學生因過大的困難而產生太高的挫折。
❤改善其注意力的問題,學障學生多易出現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問題,教師應瞭解其注意力問題的起因,是否來自生學習上的困難,除了利用上述建議協助克服其困難外,對其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可安排學生坐前排位置,或必要時給予注意的訓練。
❤簡化指令說明,學障學生多有語言理解困難,不易瞭解複雜的多項指令,因此,教師應盡量簡化說明或指令,一次一個指令,或提供記憶力訓練。
❤瞭解學生的優缺點,學障學生常會因不同的項目或表現方式,而出現非常不一致的表現,老師應藉由學生的不一致表現,發現學生的優缺點,根據學生優缺點提供其學習的變通方式。
❤給予成功的機會,學障學生容易因自己的困難或特殊性,而感自卑,甚至因過多的失敗失去自信心,教師應多給予成功學習的機會,多讚美學生的優點,以建立學生的信心。
情緒行為障礙的同學
定義:情緒行為障礙是一種隱性障礙,不容易被人看出,因此較不易得到大家的同理、體諒和協助。泛指兒童或青少年持續性的表現外向性的攻擊、反抗、衝動、過動等行為;內向性的退縮、畏懼、焦慮、憂鬱等行為,或其他 精神疾病 等問題;以致造成個人在生活、學業、人際關係和工作等方面的顯著困難。
你可以這麼做:
❤避免社會標記及污名,千萬不要責罵、嘲笑或歧視,否則會加重其病情。但也避免過份保護,最好是用冷靜、客觀的態度,凡事以事實為基準。盡量把他們拉回現實圈內,以同理心、友誼、親情或道德合理觀念慢慢來感化他們。
❤導師與教師可以多鼓勵、少責備、多接納、少排斥。可提早指定作業,給予較充分的時間準備。精神疾病容易起伏不定,可依狀況彈性調整考試時間,以減低其焦慮。提供簡易的工讀機會,有助穩定情緒。多鼓勵他參加團體活動。
❤同學們可以同理和關懷的態度瞭解他的情緒困擾。傾聽、讓他知道你隨時願意幫助他。如發現同學間有因情緒引起而難以應付的狀況時,趕緊通知導師、諮商中心或資源教室。多鼓勵他參加同學間的活動。有些精神疾病若擅自停藥會有危險,同宿同學宜特別注意,可洽諮商中心諮詢。
腦性麻痺的同學
定義:腦性麻痺的主要是出生前後,大腦缺氧或受傷,破壞了中樞神經系統所致,因而形成運動功能的障礙。除了運動功能障礙外,還常常伴隨著語言、視力、聽力、智力、感覺、認知、行為、學習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障礙。腦性麻痺者因為常會在語言上出現障礙,使得他在溝通上面臨困難,一般人也因此誤以為他是智障者,其實,除非大腦的智力部份受損,否則腦性麻痺者的智力仍是正常的。
你可以這麼做:
❤耐心聽完他要說的話,不要中途插嘴替他說,聽不懂時間再問一次,不要亂猜他的意思。 勿用責罵、命令的語氣,要求腦性麻痺者完成他無法做到的動作。
❤體諒他說話速度慢、斷句較不明顯、發音較不清楚,仔細的聽完,不要催他。與他談話至一段時,可以馬上把所聽到、理解到的意思,回饋給他,確認其所表達的意思和感受。
❤因運動功能障礙而引起不自主抽搐的行為動作,是腦性麻痺者的特質,請予以尊重,並主動協助其行動上的不便。
肢體障礙的同學
定義:肢體障礙指上肢、下肢或軀幹之機能有部分或全部障礙,致影響參與學習活動者。其實肢體障礙者只是身體行動能力不如一般人,除此之外,他們的智力及工作能力都和一般人一樣可以充分表現的。
你可以這麼做:
❤以平常心面對,無須假裝看不到或刻意迴避,去認識他或誠意的與他討論他的限制及他的專長,因這是因人而異的。
❤細心的觀察,若他是因行動不便而限制了活動空間,試試自己的魅力,逐漸的帶領他擴大活動空間。
❤上下樓梯時,將設有扶手的那邊空出來,讓他可以抓握扶手,或讓他扶著你的手行走。
❤同理並尊重他對障礙的感受,讓其了解肢體障礙只是一種個別差異,並不讓人覺得害怕或羞恥。
❤凡事體諒、設身處地,能更拉近你們的距離。
身體病弱的同學
定義:身體病弱指身體罹患慢性疾病、體能虛弱,致接受教育發生一定程度之困難者。特徵:1.長期多病而經常缺課或長期連續缺席。2.異常肥胖、瘦弱或發育不良或肢體活動障礙。3.身體經常顯得虛弱無力、容易暈倒。4.輕微運動就心跳加速、呼吸困難、甚至面色發紫。符合上述條件的疾病:心臟病、肺臟病、哮喘、腎臟病、肝病、癲癇、血液病、腦性、麻痺、惡性腫瘤等。
你可以這麼做:
❤身體病弱兒童常呈現學習動機較差,缺乏獨立的意願,且家長和師長對其過分保護或管教,所以因疾病造成的心理不適應常比疾病本身更嚴重。
❤教師對上學的身體病弱兒童,應瞭解其所罹患疾病,以鼓勵的態度 安排適合的學校活動事項,且讓同學瞭解病情,發揮同學愛來幫助病童接納病童。家長宜與老師保持密切的聯繫,並告知其疾病所應注意事項,如是否按時服藥等。而師長亦應隨時將病童在校的情形,如學習態度,與同學相處情形等告知家長,且家長與師長均應瞭解病童的學習態度比學習成績更重要。養成對待病童的正確態度,則無論病情如何變化,病童皆能欣然以對。
★資源分享★
1. 輔導手冊-亞斯伯格20問
2. 輔導手冊-注意力不足過動症20問